一個灑滿陽光的下午,一把宜家椅子,屋內的留聲機傳來帶著陳舊年代的聲音,一本書,一杯咖啡。有沒有客人不重要,十點開還是十二點開,完全看心情,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很多文青共有的夢想。
這個很新潮的東西進到中國,是大清道光年間。當時把咖啡帶到中國的那位兄弟,估計是也沒有想到開咖啡館也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然,如果它還是叫磕肥,能一定不會像今天火爆。
1866年同治五年,上海的美國傳教士高丕第夫人出版一本類似於烹飪指南《造洋飯書》,裡頭記載有烘豆子和沖煮咖啡的方法:「猛火烘磕肥,勤鏟動,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熱加奶油一點,裝於有蓋之瓶內蓋好,要用時,現軋」,用鏟炒豆子,炒好的時候加點奶油,喝的時候現磨,這種喝法也在二戰後期的昆明出現過。經過速溶咖啡,即飲咖啡以後,又是一個輪迴,現在又慢慢回到了現磨咖啡的世界,區別是連炒豆子時的奶油都給省下來了。就連很火的電視劇裡頭,作死的蘇大強倒在地上作的理由是:我要喝手磨咖啡!
官方的數據,中國咖啡生豆的消費量從2003年的11.69萬袋(每袋60kg)不斷上漲,至去年為止,這個數字變成了30.45萬袋,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4.28%,成為全球咖啡消費量增長最
快的國家。
早前兩三年,一波萬眾創新全民創業的聲音傳出,文青們紛紛響應號召花式的開起咖啡館,就連創業平台本身,思路新奇到也可以開創業咖啡館,一條50米的小街有三四家咖啡館並不鮮見。在大行業增長的數據支撐下,一面瑞幸跑步上市,星巴克近4000家門店,一切看起來那麼的美好,而另一面獨立咖啡館關門轉讓的聲音卻越來越多,熬了兩三年以後,店老闆們發現都熬不住了,從去年年中開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偶爾去的那家咖啡館居然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給關了。
咖啡文化越來越普及,為何開店的卻接二連三的關閉,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除了店面定位原因以外,也是時候總結一下其他原因了:
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增加
這是最直接的因素,很多東西不是沒有明天,而是只熬到了感覺就快天亮的時候,一開始的投入成本大,也沒有想到這個黎明原來可以這麼長。你會發現業主房東原來是這麼不講情面,房租每月按時交,每年按時升,一不留神,還沒到大顯身手的時候,不要說人工發不起自己親自上吧台,最後還是一到要交房租的時候頭都大。做什麼事情,都應順勢而為,勢不行,做什麼都沒有用處。
咖啡文化的推廣普及
隨著網路媒體的發展,隨便一家小咖啡館要麼是微博,要麼是公眾號,積極的推動咖啡文化的發展,把咖啡從種子到杯子的過程不知道來回說了多少次,最後卻尷尬發現,來的客人可能比自己還懂,最近那支很火的粉紅波旁咖啡豆有沒有,最近那支有點酒味的咖啡豆有沒有,沒有,怎麼這麼不專業,更不要說對沖煮手法和沖煮器具的吐嘈。無奈,一周原本就出不了多少咖啡好不容易烘了一次豆子要賣到什麼時候,而真正追求咖啡豆的人又不斷追求品類齊全和新鮮。正當絕望之際,店裡來了一個陌生客人正在認真品飲,過幾天一天,網上有文章說沖得多不專業,原來是寫公眾號的。店開得越久,就發現自己越俗,客人什麼要求都可以答應了。
電商的發展
咖啡文化推得越來越快,原本以為教育了客戶喝咖啡不用加糖和奶才是正確的喝法,客人也很虛心的打聽了哪個磨豆機好然後再也沒有見到這位客人,最後忍不住微信上回了一下,客人微信上回答你:親,我最近買了誰誰家的豆子真的很不錯,你要不要試一下。
有店開,有店關。理想照亮現實,當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時候,當真的已經選擇堅持理想,先考慮好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如果你身邊有開咖啡館的朋友,記得時不時的在微信上為他打氣加油。
咖啡的市場越來越大 獨立咖啡館的路卻越來越難
一個灑滿陽光的下午,一把宜家椅子,屋內的留聲機傳來帶著陳舊年代的聲音,一本書,一杯咖啡。有沒有客人不重要,十點開還是十二點開,完全看心情,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很多文青共有的夢想。
這個很新潮的東西進到中國,是大清道光年間。當時把咖啡帶到中國的那位兄弟,估計是也沒有想到開咖啡館也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然,如果它還是叫磕肥,能一定不會像今天火爆。
1866年同治五年,上海的美國傳教士高丕第夫人出版一本類似於烹飪指南《造洋飯書》,裡頭記載有烘豆子和沖煮咖啡的方法:「猛火烘磕肥,勤鏟動,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熱加奶油一點,裝於有蓋之瓶內蓋好,要用時,現軋」,用鏟炒豆子,炒好的時候加點奶油,喝的時候現磨,這種喝法也在二戰後期的昆明出現過。經過速溶咖啡,即飲咖啡以後,又是一個輪迴,現在又慢慢回到了現磨咖啡的世界,區別是連炒豆子時的奶油都給省下來了。就連很火的電視劇裡頭,作死的蘇大強倒在地上作的理由是:我要喝手磨咖啡!
官方的數據,中國咖啡生豆的消費量從2003年的11.69萬袋(每袋60kg)不斷上漲,至去年為止,這個數字變成了30.45萬袋,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4.28%,成為全球咖啡消費量增長最
快的國家。
早前兩三年,一波萬眾創新全民創業的聲音傳出,文青們紛紛響應號召花式的開起咖啡館,就連創業平台本身,思路新奇到也可以開創業咖啡館,一條50米的小街有三四家咖啡館並不鮮見。在大行業增長的數據支撐下,一面瑞幸跑步上市,星巴克近4000家門店,一切看起來那麼的美好,而另一面獨立咖啡館關門轉讓的聲音卻越來越多,熬了兩三年以後,店老闆們發現都熬不住了,從去年年中開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偶爾去的那家咖啡館居然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給關了。
咖啡文化越來越普及,為何開店的卻接二連三的關閉,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除了店面定位原因以外,也是時候總結一下其他原因了:
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增加
這是最直接的因素,很多東西不是沒有明天,而是只熬到了感覺就快天亮的時候,一開始的投入成本大,也沒有想到這個黎明原來可以這麼長。你會發現業主房東原來是這麼不講情面,房租每月按時交,每年按時升,一不留神,還沒到大顯身手的時候,不要說人工發不起自己親自上吧台,最後還是一到要交房租的時候頭都大。做什麼事情,都應順勢而為,勢不行,做什麼都沒有用處。
咖啡文化的推廣普及
隨著網路媒體的發展,隨便一家小咖啡館要麼是微博,要麼是公眾號,積極的推動咖啡文化的發展,把咖啡從種子到杯子的過程不知道來回說了多少次,最後卻尷尬發現,來的客人可能比自己還懂,最近那支很火的粉紅波旁咖啡豆有沒有,最近那支有點酒味的咖啡豆有沒有,沒有,怎麼這麼不專業,更不要說對沖煮手法和沖煮器具的吐嘈。無奈,一周原本就出不了多少咖啡好不容易烘了一次豆子要賣到什麼時候,而真正追求咖啡豆的人又不斷追求品類齊全和新鮮。正當絕望之際,店裡來了一個陌生客人正在認真品飲,過幾天一天,網上有文章說沖得多不專業,原來是寫公眾號的。店開得越久,就發現自己越俗,客人什麼要求都可以答應了。
電商的發展
咖啡文化推得越來越快,原本以為教育了客戶喝咖啡不用加糖和奶才是正確的喝法,客人也很虛心的打聽了哪個磨豆機好然後再也沒有見到這位客人,最後忍不住微信上回了一下,客人微信上回答你:親,我最近買了誰誰家的豆子真的很不錯,你要不要試一下。
有店開,有店關。理想照亮現實,當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時候,當真的已經選擇堅持理想,先考慮好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如果你身邊有開咖啡館的朋友,記得時不時的在微信上為他打氣加油。